复习
📖 阅读信息
阅读时间:6 分钟 | 中文字符:2585
数学基础¶
首先要将那些重要的拉氏变换的公式记下来
拉式反变换
- 不同极点(拆成一次乘以一次这样的,而且是实数)的直接在 F (s) 前面乘以一个式子,带入这个式子为 0 时的表达式
- 多重的极点(就是一个式子的几次方)拆的时候拆成 n 个式子,分子上还是常数,前乘的数为 \((s+s_1)^n\),之后根据不同的常数进行求导,再带入 s=-s 1 即可(注意这里的参数是从后往前算的,之后要反过来带入)
- 共轭的(有高次的子式,一般为 2 次方程),则分子为减一次的,也是要前乘分母的
- 注意,这里拆的时候一定要将其化为首一的形式,否则求导的时候会有问题(会产生新的常数),可以把式子的左右都写出来看一下
使用的函数
- 时域分析判断稳定性还有分析性能使用的是闭环传递函数(只不过题目中会给开环传递函数)
- 根轨迹使用的是开环传递函数的分子和分母分析闭环的极点(单位负反馈的条件下)
- 频域分析是使用开环传递函数分析闭环的极点分布(也是单位负反馈的条件下)(但实际上画图的时候是个函数都能画)
但是不管怎么样,分析稳定性时,分析的都是闭环传递函数的特征方程的根的分布
反变换中重要的是拆成什么样子的了
对于分母为 2 次的,使用指数乘以三角函数凑出来,先凑分子,类似这种:
拉式变换
- 拉式变换是对时间 t 进行积分,积分的区间是(0,无穷)
- 我们记忆的那些是建立在定义域是(0,无穷)上的,变了的话就不能直接套公式了
延迟(延时)是可以使得传递函数中出现以 e 为底的指数项的
题目¶
看一下最后的那个解常微分方程的
数学模型¶
传递函数是零初始状态下的
传递函数形式
- 首一形:也就是所有 s 的系数为 1 的形式(分子为零点,分母为极点)
也称为零极点的形式,在根轨迹的分析方法中使用
拉式反变换的时候也是这种形式 - 尾一形:后面加的常数为 1 的形式(前面的系数就是时间常数)
在后面的频域分析法画图时用到
在前面的时域分析的时候也会用到(一阶系统的分析)、
开环、闭环增益是尾一标准型的 - 拆开的形式
劳斯判据中使用
信号流图中的一个节点代表的是一个信号(所以有几个不同的信号就有几个节点)

这个题的计算,主要是前向通路(G(3)G(5)H(2)这个绕了一圈的通路也是算的)
计算类似电路的传递函数的时候直接使用复阻抗最简单
- 最后求阶跃响应的时候也要转为时域上的
- 回路也千万不能少了,从后面的节点往前看,分叉也一定要看,只要构成回路就行(2-8 a)
- 不是主干路上的引出点也要排查
- 相对于信号传递的箭头方向,移动方向与箭头同向为‘后移’,反向为‘前移’,再结合 “移动时需补偿复阻抗(或传递函数)” 的规则,就能准确操作。
- 局部的小圈的回路(2-8 c)
关于梅森公式的一个理解
- 回路做法:
- 首先从后往前找节点(引出点),将其作为回路的起点,然后沿着箭头的方向走,走回来就算
- 将一个引出点上所有的所有的回路找完之后,就将这个引出点划上×,之后的其他引出点的回路不能经过这个引出点了(因为这样我认为是重复的)
- 用类似的方法找完所有的引出点(所有的!),不在主干路上的引出点也要找出来
- 找完所有的回路之后,计算余子式
- 前向通路:
- 首先前向通路是所有输入到输出之间的通路(也有可能是其他的,根据题意改一下即可),并没有向前走还是向后走的说法,对于扰动来说,向后走再绕到输出也是前向通路
- 把每一个分叉点都走一遍,确保把每条路都走了(先定前面的,走完后面引出点的分叉,然后都找完之后往前找引出点分叉,保证一个都不漏)
- 说明:
- 可见,只要符合回路和通路的条件,且没有重复经过一点就算(顺着箭头的方向走)
- 不同回路或者前向通路的表达式是可以一样的,只要走的路不完全一样就可以!
特别的传递函数:
- 误差传递函数: \(\Phi_e(s)=\frac{E(s)}{R(s)}\),通路为从输入到误差函数的通路(还可以直接建立误差函数与输入输出函数之间的关系,使用之前的输入输出闭环传递函数直接求)
- 扰动传递函数:\(\Phi_n(s)=\frac{C(s)}{N(s)}\),通路为从扰动到输出的通路
- 所以可见,在求通路时,通路为从分母到分子的通路
结构图的等效化简
- 顺着箭头移动是后移,逆着箭头移动是前移
- 比较点上有两个箭头,比较点可以随便带着一个箭头在另一条线上移动,而失去了比较点的箭头直接使用引出点补全(箭头是-的话还要乘以-1)
- 移动箭头使得有两个传递函数直接相连或者使得两者一端是比较点,一端是引出点(中间不能有其他的隔断)就算成功(与一条线(1)成这种关系也是可以的)(也就是一端仅靠着线引出点连着,一端仅靠着线比较点连着)
- 反正向着相邻的移动即可,不一定非要在主干路上
见 28 c 的题(结构图的方法)
时域分析¶
稳态误差就是时间趋于无穷时的时域上的输入减去输出
稳定性的判断
稳态误差
- 求出输入、扰动到误差的传递函数,求出稳态误差的表达式,使用终值定理
注意误差是时域上的
只有单位反馈系统误差是输入减去输出(有的还乘了其他的函数)
- 注意是开环传递函数还是闭环传递函数,什么时候需要变一下
劳斯判据
- 使用劳斯判据的时候是闭环的特征方程
- 劳斯判据需要把方程的每一项都补齐
- 先把一行都算完之后再看是否是特殊的情况
这章给的一般都是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,需要稍微变一下(不过特征方程就是给出函数的分子加分母)
一定要标注误差函数的位置(变成扰动之后就不是扰动之后的那个信号了)
响应要将时域上的输出求出来的
二阶系统中不同阻尼的系统中的稳定性分析是不一样的,一定要仔细区分
根轨迹¶
根轨迹针对的是开环传递函数
- 是否震荡等价于有没有复数根——有震荡必有带虚部复数根,无震荡纯实数
- 是否稳定看实部的正负
步骤
- 首先必须变为首一的形式,此时的常数是根轨迹增益 \(K^*\),不是之前的 K
- 之后根据我写的步骤进行求解
对于重数为 r 的分离点(即 r 条根轨迹在此点分离或会合),分离角的通用公式为:
\(\theta_f = \frac{\pm 180^\circ (2q + 1)}{r} \quad (q = 0, 1, 2, \dots, r-1)\)
一般是两条根轨迹交汇,所以求出的角度应该是 90° (正负)
- 在有无限零点的情况下,一个零点和无穷远处之间是根轨迹,因为根轨迹的起点必须是极点,终点是零点,所以必定有个零点在无穷远处作为终点(轨迹必须是有起始点的)
画轨迹的时候划上箭头
无限零点除了看实轴上的根轨迹,其他都不算在内(算起始角的时候)
频域分析¶
-
不管是画根轨迹还是画奈奎斯特都要将方向标出来,而且做题的时候要注意方向
-
截止频率(又称幅值穿越频率,记为 \(\omega_c\))
核心定义:开环频率特性的幅值衰减到 1(即 0 dB)时对应的角频率。 - 穿越频率(又称相位穿越频率,记为 \(\omega_g\))
核心定义:开环频率特性的相位滞后达到 -180° 时对应的角频率。
注意,求反正切函数的时候,当角度大于 90°时需要加上 180°(转换一下,在这个复数图中)
仅仅让你画幅相特性图的时候要看与实轴虚轴有无交点(通过将表达式通分,变为实部加上虚部的形式)
画幅相特性图的步骤
- 首先将 s=jw 带入表达式,得出幅值和相位的表达式
- 之后将 0 和无穷位置的幅值和相位求出来
- 将式子变为实部加虚部的形式,判断与两个轴有无交点
- 之后由微分环节的次数步圆
- 划上从 0——>无穷的箭头
虽然是逆时针画圆,但是,箭头的方向应该是顺时针的
画伯德图的过程
- 分析子过程
- 首先画出低频段(找出低频段过的点的位置)
- 写出转折的点的坐标(转折频率和这个点的幅值)和转折之后的斜率
虽然横坐标是 w,但是在计算斜率的时候横坐标要取十为底的对数
- 反求的时候主要是求出 K,看截止频率的时候哪些环节已经到转折频率了,就将后面的 1 省略,同时将没有到的省略,写成幅值为 1 的形式